汽車後照鏡的由來有個有趣的小故事,1911年時,一位叫做Ray Harroun的賽車手,準備要參加在印第安那的第一屆五百英里大賽車,他突然想到如果放一面小鏡子在汽車儀表板上,他就不必頻頻回頭看後方的對手追上來了沒有。結果他贏了那場比賽,也發明了汽車後照鏡。此後的幾十年,除了流行的形狀變過幾次之外,汽車後照鏡沒有什麼改變。噢,當然後照鏡的位置也從儀表板上移到前窗玻璃正中央,向後的視野好得多了。

而隨著汽車頭燈越來越亮,後照鏡反光刺眼的問題也越來越嚴重。於是1960年代發明了您車子上的那種兩段式後照鏡,您覺得反射刺眼時,可以扳動鏡子下方的小釦子切換到另一個位置,透過稜鏡反射後方影像,就不會那麼刺眼了。1981年,這種兩段式的後照鏡近一步被改良成電動式,駕駛人就不必騰出一隻手來去按那隻釦子了。

然而到了1987年,真正「聰明」的後照鏡才出現,美國密西根州的一家公司發明了一種「電子鍍鉻後照鏡(electrochromic mirror)」。這種後視鏡上裝了一隻小小的光線感測器,當感測到光線過強時,會引發電流流經鏡面上的一層特殊薄膜,可以使透過光線量減少,讓鏡面黯淡下來。

您沒有看過這樣的後視鏡?這種後視鏡只有高價位車上看得到,估計全世界量產汽車中,只有7%配備這種後視鏡。這種後視鏡似乎仍然競爭不過傳統兩段稜鏡式後照鏡,原因除了成本較高之外,其「變色」的過程比較慢,得要好幾秒的時間,玻璃面積大的話,需要時間更長,對於強光反應太慢,可能並不能完全符合駕駛人的需求。

最近有另一項聰明濾光技術,叫做「懸浮粒子設計(suspended particle devices, S.P.D.)」,可以自如控制穿透玻璃光線量,頗受到受到汽車界的注意。SPD後照鏡可以一感受到強光立刻自動變暗,駕駛人也可以轉動旋鈕或者按個按鍵,就把SPD後照鏡或SPD車窗的玻璃,立刻從透明轉變成不透明。

這裡的關鍵字是「立刻」。不論是自動或是手動,SPD後照鏡從亮變暗或者從暗變亮幾乎都是一瞬間的事兒,而且亮到暗的程度可以做連續無段式的變化,晚上開車碰上強光時可以即時反應,駕駛人的舒適性和安全性都提升不少。

SPD技術講起來也不複雜,就是兩層玻璃或透明塑膠之間夾了一層特殊的薄膜材料,這層材料有濾光的效果,一般狀況下是完全暗的。當有微小電流通過這層薄膜材料的時候,材料中的懸浮微粒就會改變其排列模式,讓光線可以穿透,這層薄膜材料就逐漸轉成透明,而控制通過電流的大小便可以控制光線穿透的量,也就是控制薄膜材料透明的程度。

有的太陽眼鏡鏡片在室內完全透明,一遇到陽光就黯淡下來,不知道是不是也是類似的東西。

這項技術的關鍵就是那層薄膜濾光材料,這種濾光材料是早在十九世紀末英國的化學家發現的,當時就已經申請了專利,然而經過了一個世紀的時間,才總算有人改進這項發明,而且找到了商機。

和電子鍍鉻後照鏡比起來,SPD後照鏡光線穿透量改變的控制,需要時間不到一秒鐘,且可以使用透明塑膠做材料(電子鍍鉻一定得用玻璃),所需的電流量也比較小,成本相對減少不少。目前獨家擁有SPD技術的,是位在紐約的”Research Frontiers”公司,他們最近和世界最大的汽車後照鏡供應廠,德國的”Global Mirror”公司簽了合作協議,共同生產SPD後照鏡。他們初期的生產計畫反而不是針對轎車,而要從中大型卡車後照鏡做起,因為卡車後照鏡面積較大,最能明顯證實SPD後照鏡相較於電子鍍鉻後照鏡的優越性。


 


reference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40512250798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elvin8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