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我的感想:

這本書的作者很有趣的在一年里拒絕購買中國製造的東西,結果一年過去了!中國製造的東西只會越來越多,雖然不買,但是還是會想買,因為大家都喜歡便宜又好用的東西,整本書我個人是覺得無聊透了!作者一副很想寫出他內心的感情戲,用了很多不必要與不支所言的比喻,很畫蛇添足,看了前幾篇就知道整本書是多無趣,11月買的書,12月底才看完,因為真的很無聊。

=====================================


邦吉爾尼(Sara Bongiorni):沒有中國製造

作者/邦吉爾尼(Sara Bongiorni)
出版社/ 早安財經文化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07/10/01
商品語言/ 中文/繁體
裝訂/ 平裝
轉錄自:
http://www.eslitebooks.com/Program/object/BookCN.aspx?PageNo=1&PROD_ID=2680287230000

◎前經建會主委陳博志、台大國企系教授盧信昌 專文導讀
大國崛起=大難臨頭?
全球第本抵制中國著作!引爆全球矚目!引發中國警戒!
個家庭如何身體力行,以自己力量與中國對抗?
從蝦子、牙膏、毛巾、輪胎到玩具,「中國製造」正在全世界引爆爭議
度以超級低價搶攻世界中國產品,如今讓無數消費者又是憤怒,又是焦慮。憤怒,是中國不斷以超低價奪走其他國家基層勞工作權,焦慮,是廉價產品背後糟糕品管,所可能對你我健康所造成危害。我們可不可以不要中國製造?假如生活中沒有中國製造,會是什麼模樣?我們會因此而被迫花更多錢,還是這壓根是不可能任務?本書作者決定身體力行,啟動這無數人都想要做、卻遲遲沒有開始動!而這趟勇敢行動,最後引領這家人、以及全世界,得以重新看待與思考中國製造未來…

■作者簡介
Sara Bongiorni
得獎無數資深財經記者。曾經主跑國際貿易,並曾於2002榮獲美國財經編輯與記者協會(Society of American Business Editors and Writers)度商業寫作大獎。長期觀察中美貿易與中國起,Bongiorni憂心著中國製造無遠弗屆影響力。2005,她決定大膽嘗試過著沒有中國製造生活,並完成了這本備受矚目沒有中國製造》。

■本書目錄
前言
前言
章:拜拜,我小老婆
第二章:紅鞋
第三章:崛起與中國
第四章:製造異議
第五章:個含蓄提議
第六章:媽媽加油、媽媽萬歲
第七章:不如意夏天
第八章:紅潮
第九章:中國
第十章:災難連連
第十章:中國季節
第十二章:將盡
尾聲

沒有中國製造》導讀
你敢不敢?

部震驚中國著作

如果沒有中國製造,我們生活會是什麼樣子?會更好、更健康?還是更昂貴、更麻煩?
為了找出答案,資深財經記者Sara Bongiorni,勇敢展開了這項有趣生活計畫:用時間,來抵制所有中國製造產品。看看生活中假如有不算短時間,沒有來自中國廉價日用品,沒有來自中國代工高檔玩具,沒有美國業者前往設廠後回銷運動鞋,我們會過著什麼樣活?

在經歷了這場充滿著探險性質計畫後,Bongiorni完成了這本掀起全球媒體熱烈討論著作。從路透社、美聯社、紐約時報到波士頓環球報,紛紛轉載與訪問Bongiorni,試圖讓讀者窺:沒有中國製造生活,究竟是什麼樣子?

之所以會想偷窺,是因為「中國製造滲透力實在太驚人,大家都看見它正朝著整個地球鋪天蓋地而來。這個全球如今最熱鍵詞,過去是廉價品代名詞;前不久才代表著經濟奇蹟,象徵著未來經濟強權;然而近來,卻有點急轉直下,成了種意味著「威脅」與「危害」概念。從海產、玩具到成衣中國製造愈來愈讓人又愛又怕。

原因很簡單,當然是它們廉價。但怕,理由就比較複雜了。
首先,是消費安全。中國製造食品不衛生,中國製造輪胎不安全中國製造玩具有毒,中國製造藥品有假。從紐西蘭到新加坡到美國,中國製造品如今彷彿成了四處遭到通緝殺人兇手,有被稱為黑心產品,有些被要求下架銷燬。

讓人怕,還不只是這些毒牙膏、毒玩具、毒海鮮、毒成衣。人們也在擔心著,天下沒有白吃午餐,在享用這些便宜商品同時,我們到底還付出了什麼代價?有些代價,我們是清楚,例如,生產成本較高國家,產業紛紛外移,大量勞工失業。但除此之外,還有哪些代價是我們還看不見、想不到呢?

還有,這些廉價商品背後,是否躲著什麼樣強權野心?所有國家街道、賣場、超市、百貨公司全都充斥著中國製造,是所謂全球化理想國面貌展現,還是有什麼樣政治陰謀潛藏其中?

正如本書兩位導讀人──前經建會主委、台灣智庫董事長陳博志、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博士、台大國企系副教授盧信昌──所指出中國製造背後,牽扯著非常複雜經濟、社會、歷史與政治現象。隨著中國崛起,這些現象也愈來愈受到重視。英國網路版《金融時報》,更特別為了「中國製造,開了個特別專區(網址是www.ft.com/madeinchina)。從這裡,我們可以看見世界對中國不滿,也可以看見中國對世界反擊。

中國正在反擊。全球排山倒海而來「反中國製造」聲浪,不僅關係著中國企業未來,也威脅著中國國家利益中國如今方面回頭要求企業品質控管,方面努力在世界媒體上大作公關,希望能有效降低西方世界對於中國製造疑慮。

不過,中國也許不必如此大費周章。Bongiorni在她家人所經歷沒有中國製造」中就發現,儘管中國在你我生活中某些部分,有著不可替代地位,拿掉中國,等於失去所有,然而在有些層面,中國卻也是脆弱而遙遠。若非親自走遭,不可能真正理解中國在你我生活中,到底扮演了什麼角色。

麼樣,你要不要也試試?

沒有中國製造》序
中國
人口超過十三億。全世界人口最多國家。今日,它經濟不再與世界其他地方隔絕。反倒是,若問及我們購買物品打哪兒來,多數美國人想到不是墨西哥、不是韓國、不是印度,而是中國

中國經濟蓬勃發展,已直接威脅到美國製造業者。挾著低工資與政府協優勢,儼如巨怪中國製造業,吃掉了先前由美國和其他國家佔有市場。
但,起飛中國經濟卻讓人們對這種不公平競爭產生了懷疑、恐懼,甚且憤怒。製造業中中產階級工作機會大量移至海外時,還演變成重大政治問題。
中國「遠東巨獸」形象雖根深柢固,但並不意味著真實狀況就跟大眾認知相符。所以,中國是否真如我們所認為,是超級經濟動力火車?甚至,更重要沒有中國商品我們能不能過日子?
這正是作者莎拉‧邦喬妮在本書中提出問題。

那麼,中國真實樣貌為何?經濟數據並不像新聞界要我們當真那般清晰。九八○代初期,中國政府不再由中央控制經濟;九九代,加速改革,開放市場,外國資金如潮水般湧入,帶動經濟快速起飛。二○○六底前,中國已成為全球前五大經濟體。根據另個衡量基準「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y),中國排名僅次於美國,名列第二。

在美國,我們以為中國製造所有商品出廠就立刻銷往美國,事實不然。二○○六中國銷往美國各式商品總值達兩千九百億美元。比中國總產值百分之十還多。中國出口東西,只有大概四分之銷往美國。但這比例仍然很大,美國消費者成了中國經濟重要推手。
我們買東西或許不盡然是中國產品,但它們確佔了相當大比重。美國從全世界進口產品,總值超過兩兆兩千億美元,其中,約有百分之十五來自中國,這不是筆小數目。但相較於美國經濟規模,這數目是不大——二○○六,美國國內生產總值超過十三兆兩千億美元,消費者支出則超過九兆兩千億美元。

這樣看來,沒有中國產品,我們應該也可以過得不錯?但事實不然,尤其對中下階層家庭來說。雖然數據顯示,在我們從世界各地取得產品或服務中,中國所扮演角色雖然重要,但並非不可或缺。但對於要購買服飾和廉價製品般美國人來說,情況就不是這樣。美國所販售許多產品,確是「中國製造」。
數據跟事實落差,催生了本書。

沒有可能,不買任何有「中國血統」產品?「可以,」大多數人可能會這麼說。但你得賣力、仔細地尋找,而且就算這麼做,仍可能失敗。許多物品含有中國製造零件、成分,只是在他地組裝。大多數製造商不太在乎零件和成分最初是哪製造,只在乎東西便宜且符合他們所需。競爭是王道,成本最低廉者則是主宰。
本質上,《沒有中國製造》是本談論全球化現況。實際上,這本書甚至不全然只討論中國,而是道出了世界改變軌跡,更重要是,它還指出了世界經濟朝哪個方向邁進。幾乎所有人生活水準,都因為能夠購買較低價產品而獲得改善,不管這些產品產地是哪。我們收入大為提升。藉由使用較低廉品做生意、以更低價格製造更多產品,省下開銷成了做生意外資源。

然而,對於身處競爭力不再產業和公司工作者來說,他們飯碗已經不保。為了保住飯碗,他們會願意買少東西因為它們售價較貴?答案是肯定。但我們其他人並不想要多花錢,而且我們用鈔票表決。我們購買更便宜產品,不管製造地是哪兒。而至少在目前,這類產品大多來自中國。因此,過著不用外國產品日子或許是個選項,卻不甚切合實際。九五○代,「日本製造」令我們製造業人心惶惶。今日,則是中國製造」。在未來,擅場可能是別「○○製造」。
喬‧納洛夫(Joel Naroff)
納洛夫經濟顧問公司總裁暨首席分析師

沒有中國製造》前言:我們需要中國嗎?
二○○五日,我家庭展開為期拒買「中國產品行動。
我想看看,過著沒有全世界經濟成長最快速國家產品日子
,會需要怎樣意志力與巧思創意,以及這項行動是否可以如願達成。我知道,中國需要像我們這樣消費者,來點燃它經濟火炬。但,我們需要中國嗎?

剛開始,我完全不知道自己家人這麼做,將會面臨什麼樣處境中國是全球電視機、DVD播放機、手機、鞋子、衣服、檯燈和體育用品最大製造國;九成五輸入美國電視遊樂器和節慶飾品,來自中國;洋娃娃和填充玩具,幾乎百分百來自該國。對於像我們這種有孩子家庭來說,這是項很麻煩任務。

透過低廉工資、操縱人民幣匯率和政府補貼,外加超過五萬名敏捷且精力旺盛、在中國工廠中發揮令人難以置信生產力工人大隊,使得中國在消費性製造業中,占有世界龍頭地位。在中國競爭之下,高達兩百萬美國人丟了工作,但我們還是嫌中國賣給我們不夠多中國與美國間貿易赤字不斷創紀錄,二○○五暴增二五%,達兩億零十六億美元。
,正是我們家決定拒買「中國製造

我們想要逃脫「中國製造」魔掌努力,成了接下來你將看到齣又齣人性連續短劇。對我來說,抵制中國,意味著要逼我那桀傲不遜老公乖乖就範;意味著要讓我孩子失望;也意味著買生日蠟燭和鞋子等這類日常用品,成為種無止盡磨難;連電器壞了,都會是場小災難;無論朋友或陌生人,都對我這項抵制行動有強烈意見,而且每個人都毫不吝惜表達他們想法。這項抵制行動,有時候確實讓人肚子火,但多數時候是挺好玩如我所想像,是場充滿驚奇冒險。

不只如此。多來,我都是以份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和杯咖啡,做為開始。我吞食所有關於中國故事,身為財經記者,在報導每則全球經濟相關新聞時,我都會努力把真相弄清楚。事實是,遠在七千哩之外中國,實在太遠,遠得看不到、感覺不到。這抵制行動,讓我重新思考我與中國之間距離,在努力把中國推出我生活之外同時,我卻對中國滲透之深,有另番瞠目結舌體悟。

於是,我開始把「在報章上讀到中國」與「現實生活中中國」連結,當我讀到中國紡織品充斥國內市場時,就衝到購物商場去察看貨架,看看報紙上所寫現象究竟是真,抑或只是種全國性「妄想症」;當有雜誌報導沃爾瑪(Wal-Mart)量販店說,要降低它對中國貨品依賴時,我就前往附近沃爾瑪調查,希望能戳破這家商店謊言。這來,中國在世界所扮演角色,頓時變得真實且清晰。

我與中國新連結,是拒買「中國製造,另項始料未及收穫。我轉變成為名消費者,留心我所做消費抉擇;購物,如今有了數十來從未有新體驗:變得有意義。這是種令人滿意轉變,在這將盡時,我思索著兩個新問題:
我們可以永遠沒有中國活下去嗎?
我們真想這樣做嗎?

本書中所寫所有事件,都是真實。角色是我們家成員,在這個複雜、難以捉摸全球經濟中,我們家人故事只是渺小片斷,我希望讀者能從我們經驗,看見中國如何悄悄改變你我生活,看見你我消費抉擇如何形塑出中國及我們自己在世界上地位。

我始終認為,自己只是這全球經濟中滄海粟,雖然現在我還是這麼認為,但是這次抵制行動,讓我看到我不曾看到事物,或許,我只是這茫茫全球中粒小沙,但我仍可做選擇,而中國,可以讓我選擇更多,也可以讓我選擇更少。我希望,我們故事,能促使讀者仔細瞧瞧手中所掌握選擇大權。

回想拒買「中國製造」初期那段日子,我時有懷疑,或許中國製造」這些字眼,並沒有在我家中氾濫,那只是我在二○○四聖誕節後、個昏沉午後突發奇想念頭;或許,整件事都是我想像出來;或許,我們家根本不需要有這次冒險。因為,話說回來,對於地球另面寧靜美國,中國又能影響多少呢

答案:多著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elvin8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