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團結聯盟立法院黨團今天表示,昨天經濟及能源委員會初審通過台聯黨團提案「促進產業條例第十九條之一修正條文草案」,擬將員工配股分紅由現行課徵票面價格改為市價八折計算,乃是考量「賦稅公平、合理課稅」原則,並不會影響業者及投資大眾權益。




荷包大縮水 三成五科技人想換工作
《數位時代》撰文=薛怡青(更完整內容請詳閱本期《數位時代》)

○○九年即將實施的股票分紅費用化,不但讓科技人呈現「末代分紅年」的焦慮,更可能面臨年收入減半的財務危機。如何提早認識新的環境變動,並在變動尚未衝擊個人前,未雨綢繆做好準備,是目前科技新貴必須積極面對的問題。

現任台塑蔬果總經理的傅家賢,曾經是台積電工程師,四年前他毅然決定離開工作了八年的台積電,放棄當時年收入超過兩百萬元的工作。接下來的人生,他拍過電影、創作數位教材,現在的他,最新的頭銜是「賣菜的生意人」。

在台積電八年期間,他每天穿著讓人失去面貌、只露出雙眼的無塵衣,過著在機台中穿梭的緊張生活,「那裡的溫度永遠定在二十三度,濕度永遠是四十二度,無論刮風下雨,外面的世界全都與你無關。」他回顧當初在晶圓廠工作的心情

脫下無塵衣,揮別晶圓廠,走入養生蔬菜經營的他,其實受到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曾經說過的一句話鼓舞:「台積電不可能為你帶來樂趣,可是卻可以用賺到的錢,為你創造其他的價值。」

離開台積電,他試著重建自己的人生,幾番嘗試後,他投入維護健康概念的養生蔬菜事業,在人生的下半場,他賺進比台積電更高的年薪收入,贏回自己想要的人生。

危機來了 末代分紅年的集體憂慮

清晨七點半,新竹科學園區一路湧進大量的車潮,從賓士到雙B,再到騎著摩托車的年輕小伙子,在這群車陣中的每一個身影,都象徵著創造台灣科技奇蹟的經濟成長動力。園區大門斗大寫著的科學園區,也象徵所有科技人與莘莘學子對未來「錢」途無量的夢想。

然而,昔日人人稱羨的科技新貴,在產業微利的趨勢下,不但分紅配股減少,未來即將實施的股票分紅費用化,不但讓科技人此刻正面臨「末代分紅年」的焦慮,未來更可能面臨年收入減半的財務危機。

這群看似坐擁高薪,卻得要犧牲家庭愛情甚至健康,以超長工時來換取高額股票的科技新貴們,面臨下一步生涯抉擇:該走,還是該留?

進入園區的工程師們,大多懷抱著「配股致富」的夢想。早期台積電、聯電的全盛時代,藉由分紅、配股致富的工程師們,創造了第一代科技新貴的富翁典範。

高峰已過 不再一年領一千餘萬股利

工程師富豪的夢想繼而在聯發科成為股王的時代達到顛峰。五年前科技產業前景看好之際,聯發科員工一個人平均可發得三十四張股票,以當時的股價換算,至少可拿到一千三百多萬元。就算隨著整體經濟指數的浮動,今年聯發科於近期發表的放增資股與員工分紅配股政策上,每個員工還是可獲得紅利約六百二十七萬元,比一般上班族的所得收入要高出許多。

但是這種好景即將因新制而改變。誠如台積電張忠謀董事長預測,「員工分紅費用化制度是一項有史以來的重大變革,勢必造成各產業的衝擊。」台灣科技產業正面臨過去坐擁高薪的好景不再,園區裡各公司加薪、跳槽傳聞四起。不但投資人關心、外資關心、媒體關心,科技工作者本身更擔心原本就已經縮水的荷包,今後將縮得更小。科技新貴變新貧的說法,恐怕已從戲謔變成現實。

其實員工分紅費用化衝擊最大的是高股價與高分紅的科技公司,因為將分紅改列入費用後,將稀釋掉企業的每股稅後純益(EPS)。根據花旗環球銀行的評估,對於IC設計電腦零組件產業衝擊最大。花旗環球證券台灣區研究部主管谷月涵就表示,整體來說,對明年盈餘的稀釋程度為三○%以內。例如台積電對明年盈餘將稀釋達一五%,鴻海約為八%。

不過,各科技公司對員工分紅費用化議題相當謹慎也保守,經過媒體多方打探,即便各公司內部已有擬定初部計畫與因應措施,所有的科技公司幾乎都口徑一致地三緘其口。因為其實這是一場人才爭奪戰,只要誰先表態加薪多少,也就間接顯示了公司有多少資源可運用

人才大戰 企業改用加薪來留人

雖然有些廠商已證實加薪的動作,但是加薪多少比例也成園區工程師們茶餘飯後話家常的重點。謠傳華碩、友達可能加薪三○%,各廠商檯面上靜觀其變,但是私底下其實是鴨子滑水,動作頻頻。

聯電董事長胡國強曾被記者問到員工分紅費用化的事情,只正面回應表示,這是政府政策希望國際接軌,雖會造成未來分紅縮水,但員工應該是可以理解的。問到董事會是否已針對此議題進行討論,胡國強只以一句「應該會調高現金比例」予以回應。

根據聯電員工私底下透露,聯電確實從今年起就不發股票了,改以現金紅利的方式。根據聯電的職等分法,五職等工程師今年預期可領到十萬元現金紅利,六職等工程師大約是二十萬元現金紅利。這樣的數字看在過去一年就領上千萬的科技新貴眼中,自然是心酸不在話下。一位科技公司的工程師就表示,「股票還是比現金要來得更具魅力,現金就真的只能是現金了。」甚至有些工程師還認為,現在到股本大的科技公司還不如到未上市上櫃的新創公司,前景更好。

難再淘金 在成本與獎金間求平衡

不過搶人大戰最激烈的,應屬七職等以上的中階主管,這些擁有研發能力甚至管理經驗值的中高階主管,才是各廠商競相爭取的對象。因此不時流傳出以簽兩年約、五年給三百萬簽約金來留住這些中高階經理人

即便科技公司人力資源部門想盡辦法在節省企業成本支出與高獎金紅利慰留人才之間取得平衡,一般職等的工程師也感染到新制度來臨的壓力。一○四獵才派遣事業群副總經理晉麗明表示,「這一代的年輕工程師,尤其工作資歷落在五、六年左右,年紀介於三十至四十歲之間,剛好提前面臨中年危機與職涯危機的雙重壓力。」以往認為進入高科技公司,拚個十年,提早退休去開民宿,現在卻不再是個淘金的行業。

於是有人紛紛求去,無論是為志向、為抱負、為金錢,誰都不願意做M型社會裡那群逐漸消失的中產階級。長年處理職場問題與人力資源市場的一○四行銷處總監邱文仁就感嘆地表示,「能選擇的也痛苦,不能選擇的也痛苦。」現在的時代沒有過去那麼美好,但是科技新貴從高紅利走向高薪低紅利的時代,其實也未嘗不好,邱文仁認為對公司而言,是可以通盤檢視體制的好時機,科技工作者也可以趁這個機會盤點自己的人生

企業不再用股票綁人,自由度提高,科技人有更廣度的揮灑空間。就像以前填志願一樣,以前為了滿足父母的心願,填了自己不喜歡的科系,工作時為了高薪甘願放棄人生前半段的時光,把自己關進無塵室,當個高級的「碩士工人」。

科技人這一回重新面對自己的未來,在此次一○四的調查資料中,也顯示有四成四的科技人對自己的未來有所對策,其中並有三成五的人會選擇轉換跑道或者尋由更好的報酬與未來。

因此,以股票紅利吸引員工,雖然仍具有一定的魅力,但是在整體科技產業利益縮水的情況下,產業前景佳的公司反而更為科技人所重視。就有創投業者表示,電子科技業已經太過競爭,轉往其他更具前景的明星產業,如能源光電產業,前景佳、報酬也更佳。

這也同樣反應在一○四這次的調查報告裡,科技人雖短時間內異動的可能性不高,但是思索轉往產業前景佳的公司比例也不少。

這股潛在的「大風吹」,在許多工程師的討論區裡蘊釀著,有些半導體製程的工程師認為,面對科技業進入紅海競爭時代,轉到傳統產業,甚至到外商當業務員,或者前進到新興能源產業,都是不錯的選擇。

大風吹 轉進、加值、專精延續職涯

以能源產業而言,由於前段製程與半導體產業頗為類似,因此許多能源產業的公司都紛紛向半導體工程師招手,希望可以延攬這方面的人才。

此外,傳統產業這幾年也再創佳機,獲利狀況甚至比電子科技產業更佳,不少原本當初因看好科技業股票發得多的科技人,如今都想回頭。

晉麗明表示,在經歷過金融風暴以及傳產股災後,留存下來的傳統產業其實相當具有競爭力,現在這些公司也都開始走向全球化的經營,但是老闆們對於經營全球市場的經驗不多,剛好從科技產業退下來的中高階主管,可將科技界的管理經驗與新科技技術帶給傳統產業。

不過晉麗明卻提醒想要轉職的科技人,想要轉換產業,得先秤秤自己的斤兩有多重。此外,還得認清自己的性格,例如想要轉往外商挑戰,除了要有非常精通的語言能力,簡報能力與溝通技巧也是外商相當重視的。

「無論轉不轉業,就算繼續待在資訊產業,也要提升自己在研發技術上的能力,否則永遠只能在三線公司當員工,」晉麗明如此表示。

西進中國也是科技人面臨這波職涯衝擊的另一個出路。這次調查中就發現,製程、生技等研發技術相關的工程師,有高達六成的人願意前往中國就業。不過,中國雖具潛力,但西進已不像十年前那般容易,現在僅限於特定的人才。

「中國對於具有研發技術管理經驗的高階經理人需求性很強,而且這些中國本土的科技公司,未來都計劃到紐約那斯達克掛牌上市,因此對台灣中高階以上的科技研發主管很有吸引力,」一○四大陸獵才事業群顧問總監指出,尤其是能源產業對於從半導體產業出身的人更是鍾愛。在這種情況下,將形成兩岸三地能源產業,競相爭取半導體產業人才的爭奪戰。

最近在園區流傳著一則笑話,工程師們都提早下班回家,他們說,反正也領不到那麼高的紅利年薪,倒不如回歸過正常一點的生活,這使得園區塞車時間提早了許多。也許嘲諷的意味居多,但是也間接顯示了那個發股票、領高薪的年代即將成為過去,未來將是講求績效的年代,而科技人的前景也將重新洗牌。

什麼是股票分紅費用化?

過去政府為了鼓勵產業發展,在財稅制度上特別優惠科技產業,依照現行會計原則,員工分紅屬於稅後支出,不需要列在損益表中作為減項。這樣一來,無論企業發多少紅利給員工,該企業的盈餘都不會因此減少。不將員工分紅列為企業支出費用,導致有些帳面上看來賺錢,實際若將員工分紅算入成本後,呈現虧損狀態,形成「肥了員工,瘦了股東」。為了與國際會計準則接軌,政府發布了39號公報,將於2009年實施員工分紅費用化制度。

沒有了胡蘿蔔 重塑企業文化才有新誘因

撰文=羅之盈

少了股票激勵,企業如何激勵員工?其實員工與公司的關係不是機械式的,值此時刻,企業更需重新檢視金錢以外的激勵,作為新的誘因。

員工分紅配股費用化之後,對科技企業面帶來的衝擊,不外乎為了留住人才而採取的各類加薪政策,使得公司營運成本增加、毛利縮水,以及人才到底留不留得住等疑慮。以目前來看,即使各家皆有或大或小的調薪動作,但怎麼調仍比不上過去拿股票的年薪水準,因此企業該如何因應員工失落所帶來的士氣低落與績效下跌危機呢?

公司可藉機調整體質

我認為員工在面對年薪縮水的現實,心情應該是失望的,不過因為整體市場都受到費用化的衝擊,所以產業的擾動也將慢慢沉澱下來,未來將會出現新的薪資水平。

但值得注意的是,科技人在比較市場狀態後,基於種種考量,不一定會馬上離職,但失落總是人之常情,企業現在該關心的應是,如何激勵員工士氣。

激勵的方式不只是金錢。員工跟公司的關係不是機械式的,現在少了股票的激勵,企業需要重新重視這些金錢以外的激勵,作為新的誘因。例如更注重企業文化、溝通環境的營造,讓員工熱愛這份工作,才能得到過去的高績效

此外,從各公司營運狀態來看,費用化可能像是個產業「照妖鏡」,會放大體質好的公司與不良公司的差距,對體質較差的公司來說,或許可以藉此機會改革,如改建廠房、換機器、調整組織及薪資架構、修訂績效評核標準、確立職等、遷升準則等,讓管理機器升級,有助於公司體質趨近完善,不失為一次再生良機。

IC設計軟體公司 股價衝擊較大

整理=李欣岳

即將在二○○九年一月實施的「員工分紅費用化」制度,對電子股影響最大的,是以人才為主要資產的公司。其中又以IC設計軟體兩大次產業所受到的影響最大。IC設計、軟體兩大次產業的公司多仰賴員工的技術與創意,長期以來,員工的平均薪水也比較高。在台灣,IC設計公司的家數遠多過軟體公司,所以這波員工分紅費用化,主要討論都是對IC設計公司的影響。

外資持股高的公司影響較小

從外資法人的觀點來看,對外資高持股比例的公司影響較小。有在海外發行ADR(美國存託憑證)、GDR(全球存託憑證)的公司,本來就有另外一套依循國際標準的財報。另外,外資持股比例在五成以上的公司,在外資的要求下,普遍也有編列相關項目,分紅費用化對這些公司的股價衝擊有限,外資持股這麼高,也是因為看好未來成長潛力,屬於長期投資

外資持股比例未滿五成的公司,影響會比較大。因為這些公司過去普遍只有符合台灣股市標準的財報,在新制度實施之後,員工分紅的費用會第一次攤開來被檢視,對獲利稀釋的程度如何?不確定性比較高。而投資這些公司的外資,也多以短期投資為多,對市場短期的變化會比較敏感。

股市投資其實最怕「不確定」,現在就是這樣的氣氛。因為還沒到最後公布的期限,所以外資會比較保守,各家公司的攤提費用占獲利比例都會不同,現在預估大約在三成左右。若到時比例比三成低,對個股反而是利多,相反則是利空。從現在一直到第四季結束,由分紅費用化造成的不確定因素,預計還是會對股價有所影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elvin8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